去哪劈柴

《青岛点滴之三》

几次要去劈柴院的时候,和朋友打车去,上车朋友总要作劈柴的手势,让司机知道我们的目的地。

这个有点奇怪的名字由来是什么,也是从网上得知的~
劈柴院这名字的来历,有人说,这里原先是个“劈柴市”,全是卖劈柴的。还有人说,这些劈柴除了供市民烧火做饭,还供应大窑沟窑炉烧制砖瓦等等。在刘筠的诗集《青岛百吟》中的一段注释:“劈柴院近中山路,最繁闹之区。院内皆劈柴架屋,故名。贵人不屑一顾,然房租轻而价廉,穷措大得往来其中焉。”这就是说,劈柴院是因为里面盖了许多临时的商用“劈柴屋”而得名的。这些“劈柴屋”,为一些老青岛人所熟知,大多是一些随意搭建的破板房,低矮潮湿。


喜欢走在这种类似古镇的地方,虽然未见过它的“原来面貌”(因为发展可能很多旧的已拆除,新建过后,或许少了一点古老的味道。)虽然感觉只有三条街,但也有前门和后门,第一次去的时候,从后门进,前门出。前门左右是店面,如果没走进去,可能都不知道里面的世界。

第一次去的时候天气不错,还吃了饺子,不会太贵,不过好笑的是,我们两个人只吃一碟十只饺子,但隔壁座的两个女人一人叫一碟十只饺子还叫了菜跟粥呢,她们见我们吃这么少,就说她们很大吃才那么胖,哈!另一次去天空下着雨,我们只是进一家店里吃饭,就往上走去另个景点!

劈柴院里有间江宁会馆,可以一面吃东西喝茶看大戏,不过大戏好像星期五才有,平时应该是其他艺术表演,第一个星期五前去,没在这个会馆里吃东西,只是假厉害的在拍照,可是相机没电了,只有暂用手机拍,可惜储存空间又有限,第二个星期五跟另两位朋友前去,这次朋友请吃,但是本人似乎志不在吃,就只是感受在那里的气纷。



特别对那个长形嘴茶壶有兴趣,以前看过朋友也是在中国的照片,有过这种茶壶,原来它叫龙嘴大茶壶吧,倒茶的那个小伙子行动特快,手脚不够快的我们拍不及,又不能像摄影记者那样要人家重新摆姿势给拍,不过他知道我们要拍他时,就特别摆了不同的姿势,平时就只是那样远远倒茶。



知多一点~
青岛具有百年历史,因此,劈柴院中山路门上雕刻的“1902”就有了足够的冲击力。因为这意味着历经百年沧桑的劈柴院见证了青岛的发展历程。

其实,劈柴院本身也体现着青岛的文化特征。劈柴院是旧青岛典型的里院建筑,同时还具有浓郁的江浙民居情调。狭窄的道路、比肩而立的二三层小楼、古朴的青色砖墙、厚重的木质大门处处体现着江浙特色,也见证了青岛这座移民城市的发展历程。

Read Users' Comments (0)

0 Response to "去哪劈柴"